1
測量不確定度概述
國家計量技術規范JJF 1059-1999《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》給出的測量不確定度的定義是:表征合理地賦予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,與測量結果相聯系的參數。
測量不確定度主要來源于測量方法、測量設備、測量人員、測量環境和被測對象等,這些因素均歸因于隨機性和模糊性,隨機性是由于條件不充分,模糊性是由于事物本身概念不明確。
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綜合效應,使測量結果的可能值服從某種概率分布,可以用概率分布的標準差及標準差的倍數,或用具有一定置信概率的區間半寬度來表示測量不確定度,它表示測量結果的分散性。
測量不確定度的分類簡示如下:
a)A類標準不確定度(uA):用對觀測列進行統計分析的方法來評定的標準不確定度,以實驗標準偏差表征。簡單地說,就是在重復性或復現性條件下,通過有限次數的測量結果所獲得的信息,來推斷總體的平均值及總體標準偏差。A類標準不確定度uA表示如下:
式中:
n:測量次數;
χi:單次測量結果。
b)B類標準不確定度(uB):用不同于對觀測列進行統計分析的方法來評定的標準不確定度,用根據經驗或資料及假設的概率分布估計的標準偏差來表征,可按式(2)計算B類標準不確定度:
式中:
aB:最大允許誤差或置信區間半寬度或擴展不確定度。
可以看出,A類評定記憶頻率分布,B類評定基于先驗分布,A、B兩類評定只是評定方法不同,本質是相同的。
c)合成標準不確定度(uC):當測量結果是由若干個輸入量的值求得的時,按輸入量的方差和協方差計算得到的標準不確定度。設被測量Y的估計值為y,輸入量χi估計值為χi,則測量結果y的合成不確定度uC(y)為:
d)擴展不確定度(U):用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(y)的倍數(一般為2倍,有時為3倍,取決于倍測量的重要性、效益和風險)表示,它表明測量結果區間長度,合理賦予被測量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與此區間,其形式為:
式中:
k:包含因子;
uC(y):合成標準不確定度;
U:擴展不確定度。
2
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
GB/T 228-2002《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》。
試驗采用電泳涂漆型材,規格型號為6063-T5828固定滑×6000B,依照GB/T 228-2002《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》加工成矩形帶頭短比例試樣。
試驗用型材的化學成分見表1。
表1 試驗用材的化學成分
溫度:25℃;
濕度:65%。
儀器設備:WE-10液壓萬能試驗機,精度:±1.0%;
千分尺:0.001mm,0mm-25mm;
游標卡尺:0.01mm,0mm-150mm。
式中:
d:試樣厚度,mm;
B:試樣寬度,mm;
P0:屈服載荷,kN;
Rp:規定非比例伸長應力,MPa。
試驗前,先用游標卡尺測量試樣寬度B、用千分尺測量試樣厚度d,分別測量10次。依照GB/T228-2002,用液壓萬能試驗機以勻速進行拉伸,記錄拉伸過程中的屈服載荷P0、破壞載荷P,計算規定非比例伸長應力Rp、抗拉強度σb。試驗結果見表2。
表2 試驗結果記錄表
P:破壞載荷,kN;
σb:抗拉強度,MPa。
由公式(5)、(6)可知,規定非比例伸長應力Rp的測量結果由屈服載荷P0、試樣原始厚度d、試樣原始寬度B三個輸入量決定,則這三個輸入量的不確定度就是Rp的不確定度來源;抗拉強度σb的測量結果由破壞載荷P、試樣原始厚度d、試樣原始寬度B三個輸入量決定,則這三個輸入量的不確定度就是σb的不確定度來源。
寬度測量的不確定度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:
a)游標卡尺讀數重復性引入的不確定度uB1
采用A類方法評定,由公式,實測數據所得實驗標準差s(B):
b)游標卡尺校準時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B2
根據游標卡尺的檢定證書,擴展不確定度U=0.010mm,包含因子k為2,采用B類方法評定,則根據公式(4):
c)游標卡尺不準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B3
根據游標卡尺的說明書,游標卡尺的精度a為0.01mm,估計為矩形分布,取k2=1.73,采用B類方法評定,根據公式(2):
則寬度測量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,由公式(3)可得:
材料拉伸試驗為破壞性試驗,同一根試樣的拉伸力無法進行重復讀數,因此屈服載荷P0、破壞載荷P的A類不確定度忽略不計,則P0、P采用B類不確定度方法評定,其不確定度來源是由試驗機表盤示值誤差引入的。由萬能試驗機檢定證書,試驗機精度:±1.0%,表示試驗機示值的最大允許誤差為±1.0%,則最大允許誤差的區間的半寬度a為:
設測量值在該區間內為矩形分布,k取1.73,根據公式(2),屈服載荷P0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P0、破壞載荷P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p為:
由公式(3)可知,Rp、σb的標準不確定度uc(Rp)、uc(σb)可表示為:
對上述各輸入量求偏導數后,式(7)、(8)可表示為:
將上述數據代入公式(9)(10)得到:
屈服強度Rp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(Rp)=1.50MPa,抗拉強度σb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(σb)=2.11MPa。
根據GB/T 15481-2000《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》,一般情況下,檢測實驗室包含因子k取2,根據公式(4),可計算出:
根據GB/T 228-2002《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》中的規定及GB 8170-2008《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與判定》,最終測量結果為:
“±”符號后數字表示測量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,可期望該區間包含了被測量之值的大部分。
3
結束語
通過上述過程可以看出,測量不確定度是通過分析和評定得到的一個區間,即測量結果的置信區間,它表示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,與人們對被測量的認知程度有關。因此,在評定測量不確定度時應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,并對不確定度評定進行必要的驗證。
另外,需要指出的是:A、B兩類不確定度僅是估算方法不同,不存在本質差異,它們都是基于統計規律的概率分布,合成時同等對待。對某一項不確定度分量究竟用A類方法評定還是用B類方法評定,應由測量人員根據具體情況選擇。
1
測量不確定度概述
國家計量技術規范JJF 1059-1999《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》給出的測量不確定度的定義是:表征合理地賦予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,與測量結果相聯系的參數。
測量不確定度主要來源于測量方法、測量設備、測量人員、測量環境和被測對象等,這些因素均歸因于隨機性和模糊性,隨機性是由于條件不充分,模糊性是由于事物本身概念不明確。
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綜合效應,使測量結果的可能值服從某種概率分布,可以用概率分布的標準差及標準差的倍數,或用具有一定置信概率的區間半寬度來表示測量不確定度,它表示測量結果的分散性。
測量不確定度的分類簡示如下:
a)A類標準不確定度(uA):用對觀測列進行統計分析的方法來評定的標準不確定度,以實驗標準偏差表征。簡單地說,就是在重復性或復現性條件下,通過有限次數的測量結果所獲得的信息,來推斷總體的平均值及總體標準偏差。A類標準不確定度uA表示如下:
式中:
n:測量次數;
χi:單次測量結果。
b)B類標準不確定度(uB):用不同于對觀測列進行統計分析的方法來評定的標準不確定度,用根據經驗或資料及假設的概率分布估計的標準偏差來表征,可按式(2)計算B類標準不確定度:
式中:
aB:最大允許誤差或置信區間半寬度或擴展不確定度。
可以看出,A類評定記憶頻率分布,B類評定基于先驗分布,A、B兩類評定只是評定方法不同,本質是相同的。
c)合成標準不確定度(uC):當測量結果是由若干個輸入量的值求得的時,按輸入量的方差和協方差計算得到的標準不確定度。設被測量Y的估計值為y,輸入量χi估計值為χi,則測量結果y的合成不確定度uC(y)為:
d)擴展不確定度(U):用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(y)的倍數(一般為2倍,有時為3倍,取決于倍測量的重要性、效益和風險)表示,它表明測量結果區間長度,合理賦予被測量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與此區間,其形式為:
式中:
k:包含因子;
uC(y):合成標準不確定度;
U:擴展不確定度。
2
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
GB/T 228-2002《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》。
試驗采用電泳涂漆型材,規格型號為6063-T5828固定滑×6000B,依照GB/T 228-2002《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》加工成矩形帶頭短比例試樣。
試驗用型材的化學成分見表1。
表1 試驗用材的化學成分
溫度:25℃;
濕度:65%。
儀器設備:WE-10液壓萬能試驗機,精度:±1.0%;
千分尺:0.001mm,0mm-25mm;
游標卡尺:0.01mm,0mm-150mm。
式中:
d:試樣厚度,mm;
B:試樣寬度,mm;
P0:屈服載荷,kN;
Rp:規定非比例伸長應力,MPa。
試驗前,先用游標卡尺測量試樣寬度B、用千分尺測量試樣厚度d,分別測量10次。依照GB/T228-2002,用液壓萬能試驗機以勻速進行拉伸,記錄拉伸過程中的屈服載荷P0、破壞載荷P,計算規定非比例伸長應力Rp、抗拉強度σb。試驗結果見表2。
表2 試驗結果記錄表
P:破壞載荷,kN;
σb:抗拉強度,MPa。
由公式(5)、(6)可知,規定非比例伸長應力Rp的測量結果由屈服載荷P0、試樣原始厚度d、試樣原始寬度B三個輸入量決定,則這三個輸入量的不確定度就是Rp的不確定度來源;抗拉強度σb的測量結果由破壞載荷P、試樣原始厚度d、試樣原始寬度B三個輸入量決定,則這三個輸入量的不確定度就是σb的不確定度來源。
寬度測量的不確定度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:
a)游標卡尺讀數重復性引入的不確定度uB1
采用A類方法評定,由公式,實測數據所得實驗標準差s(B):
b)游標卡尺校準時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B2
根據游標卡尺的檢定證書,擴展不確定度U=0.010mm,包含因子k為2,采用B類方法評定,則根據公式(4):
c)游標卡尺不準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uB3
根據游標卡尺的說明書,游標卡尺的精度a為0.01mm,估計為矩形分布,取k2=1.73,采用B類方法評定,根據公式(2):
則寬度測量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,由公式(3)可得:
材料拉伸試驗為破壞性試驗,同一根試樣的拉伸力無法進行重復讀數,因此屈服載荷P0、破壞載荷P的A類不確定度忽略不計,則P0、P采用B類不確定度方法評定,其不確定度來源是由試驗機表盤示值誤差引入的。由萬能試驗機檢定證書,試驗機精度:±1.0%,表示試驗機示值的最大允許誤差為±1.0%,則最大允許誤差的區間的半寬度a為:
設測量值在該區間內為矩形分布,k取1.73,根據公式(2),屈服載荷P0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P0、破壞載荷P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p為:
由公式(3)可知,Rp、σb的標準不確定度uc(Rp)、uc(σb)可表示為:
對上述各輸入量求偏導數后,式(7)、(8)可表示為:
將上述數據代入公式(9)(10)得到:
屈服強度Rp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(Rp)=1.50MPa,抗拉強度σb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(σb)=2.11MPa。
根據GB/T 15481-2000《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》,一般情況下,檢測實驗室包含因子k取2,根據公式(4),可計算出:
根據GB/T 228-2002《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》中的規定及GB 8170-2008《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與判定》,最終測量結果為:
“±”符號后數字表示測量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,可期望該區間包含了被測量之值的大部分。
3
結束語
通過上述過程可以看出,測量不確定度是通過分析和評定得到的一個區間,即測量結果的置信區間,它表示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,與人們對被測量的認知程度有關。因此,在評定測量不確定度時應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,并對不確定度評定進行必要的驗證。
另外,需要指出的是:A、B兩類不確定度僅是估算方法不同,不存在本質差異,它們都是基于統計規律的概率分布,合成時同等對待。對某一項不確定度分量究竟用A類方法評定還是用B類方法評定,應由測量人員根據具體情況選擇。